网飞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观后感

2019-08-22 • 读(观)后感及笔记,生活杂谈暂无评论

把《美国工厂》看完了,挺有意思的一部纪录片。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工厂,以及中国的管理模式。
因为视角不同,所以片中展示的也不一定客观,或展示了全貌,我只就这个纪录片来谈一些现象:
美国人其实骨子里还是有那种身为超级强国的自信,以及自信给予他们的一些“迂腐”。
因此他们看到安全措施不到位,工作环境不舒适,污水乱排就会WTF,不敢想象世界上有这样的工作方式。
会愤怒于为什么没有不让工人组成工会,只知道用钱收买它们,不给他们发出声音的机会。
会觉得流水线工作不能忍受,又累,还需要有毅力。
会一边拒绝加班,一边又抱怨工资不高,给孩子买运动鞋都不能随心所欲。
而另一方面,中国在美国开工厂,当然大部分是利益,战略布局等的考量。
但从客观上来说确实也是带着善意的。
从纪录片里可以看到福耀招收的大量工人因为汽车工业的衰退已经失业在家数年。
在当地建厂给了他们工作,以及虽然不算高但是足够小康生活的工资。
还有可能在美国人眼中属于虐待但在中国工人眼中属于享受的工作环境。
中国的技术工人漂洋过海来美国,在语言不通的困境下帮美国工人学技术,也是带着真诚的。
所以中国管理者不理解,“我在那边(中国工厂)TMD不管,我让他们周六来上班就要全部滚进来上班”(片中原话)。怎么在这里就不能让他们强制加班。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中方觉得美国人带着偏见和敌意,所以裁撤或降级了美国管理者。又在员工中布下耳目找出支持工会的员工,片中可以看到一位中方管理者对着镜头展示合照“看,这个员工,我和他关系很好的,但我知道他是支持工会的,过两个星期你再来看,他就不在这儿了。”美国人效率低,因此大量采用自动化机器人,一步步地裁撤员工。
整部片的工会抗争部分带给我有种诡异的感觉:从这部纪录片的视角来看,美国工人们反而像是“我们工人有力量”的代言人,而中国管理者或中国工人,又像是在资本主义的腐蚀或压迫下一切只向着钱看。”
下面我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吧:
我在B站看这部纪录片时,大部分的观众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你们美国人在那儿失业没饭吃了,中国过去开工厂给你们工资,你们还这么多要求,真是矫情或者不知好歹。这种观点并不算错,而且从理性上来看,确实如此,美国人多少显得贪得无厌。
但其实反过来想想,中国不也有“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自由毋宁死”的名言吗?只是因为两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而导致的观念差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大量承接低端制造业,必须用人口红利和大量的加班来保证工厂盈利。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身处其中的国民又怎么可能和中国人的观念一样?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中国人广泛还处在最低的满足生存需求,而美国人大部分早已经脱离了最底层的需求转而需求尊重或自我。短时间或者小区域内的失业并不能使美国人的需求层级发生扭转,因此,尽管他们面临着失业的困境,尊重和自我需求仍然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毕竟在美国哪怕失业,(大部分人)仍然远不至于到挨饿受冻的地步。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其实是美国工人的那种自信和对人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的重视。这种重视并不是因为美国人天生多么高尚,而是强大的国家所带给他们的。中国现在虽然发达,但是仍然存在大量在工厂挣扎求生或者只求温饱的工人农民,对于我们来说,在中国真正成为媲美美国的强国之后,也自然而然地就能享受那种自信与尊重。我看很多文章常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为吃苦耐劳的民族,但是,如果可以享受惬意和自由,谁又愿意吃苦耐劳呢?
m0OMvj.jp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