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社会 ~旅游大巴失控事故带来的迷思~》观后感
《如何改变社会 ~旅游大巴失控事故带来的迷思~》今天看了这部纪录片,纪录片是对1·15日本巴士坠崖事故(14死27伤)进行了复盘,探讨素以安全闻名的日本是为何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
调查出的结果让人感觉无论在哪里,为了商业利益,或者政府疏于管理,安全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1、日本由于旅游立国政策,在16年前大幅降低了作为旅游业基础的巴士行业的准入资格。由原来必须拥有五辆新车的限制下调至只需要拥有两辆车,无论新旧就可准入。这无疑大幅降低了巴士行业的门槛。政策出台后巴士公司数量迅速跃升至原来两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这种低门槛的小型公司。
2、为了避免巴士公司以低价格吸引旅行社,从而忽视安全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旅游线路的最低限价。在这起事故中的这条线路,政府制定的最低限价为26万,而发生事故的巴士公司(ESP)仅报价13万(后提升至19万)。由于政府疏于管理,这条规定形同空文,ESP公司的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这条规定的存在。
3、为了实现如此低的报价。ESP公司大量采购二手巴士。事故的这辆巴士在采购时已经随附有警告:车底大量锈蚀,继续运行可能会造成方向盘故障。而不知为何,ESP公司的负责人在事发后称自己完全不知道有这种警告,即便如此,ESP公司本身也没有进行日常的检查吗?
4、日本巴士司机行业老龄化异常严重,说实话有点超出我的预料,65岁以上的从业司机占到总数的44.6%,近半。而20-39岁的从业司机仅占6.7%。面对如此多的老龄司机,其注意力、观察力肯定大幅衰退,这需要巴士公司严格考核其从业资格。失事巴士司机在之前的评定中被判定为有可能引发身故,ESP公司仍然采用其作为司机,并且担当深夜巴士的司机。
5、失事巴士司机之前从未开过大型巴士,而且自身也厌恶开大型巴士。但由于生活窘迫,为了找到工资高昂的工作,在ESP公司面试时,谎称自己擅长开大型巴士,而公司由于大量缺乏司机,也没有认真核实司机技术,也没进行相关培训,简单地就让其入职了。
我在看的过程中,真心觉得这些原因,无论哪条都存在极大风险,可就是这样,在只有一两条危险因素存在时还不至于导致如此严重的事故。是如何的漠视才能使得这么多因素同时存在并且酿成问题。日本在这起事故发生后,民间团体,事故家属、司机群体发起对目前监管疏松的抗议,甚至要求缩紧目前的旅游政策,政府也多次召开研讨会,媒体也专门做了纪录片来探讨事故原因。可即便如此,纪录片的最后观点仍然是悲观的,ESP公司虽然被关停,可其大量的二手车有又一次被变卖,无视最低限价的工作人员在辞职后马上收到了橄榄枝,那些老龄司机无非是又换一家公司继续开车。纪录片最后采访的一位巴士司机,也是一位老人,但还是连续开车十五天,自己提交辞职信却被公司以人手不足挽留,连他自己都说“我没办法保证我开车时不出事故。”这样的社会现实让人难免悲观。
而究其核心,我认为老龄化社会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老龄化,所以司机缺员,所以招聘司机疏于考核,所以长时间疲劳工作,所以大巴司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我们迟早也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近在眼前,能否有更好的政策和管理来避免巴士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发表评论